在安仁县龙海镇,有一个叫万田的村庄,虽说名字叫“万田”,但全村实际只有耕地2175亩,旱土300亩,无论如何也够不上“万田”的称呼。但这里却传颂着一个叫侯杰儒的村支书,神奇地带领村民3年做了前3—40年村基础建设的总和。
谈起这几年的发展,侯杰儒书记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就是用活了一个‘借’字,借力发力。靠借,盘活了土地,盘活了资金,带富了村民。”
“借”——依托政策争资,做大烟叶产业
侯杰儒,高中文化,生于1957年5月,1986年起任村干,1987年入党,2007年5月担任村支书至今。
在未担任村支书之前,侯杰儒经济收入很丰厚。他做过6年保险营销员,2006年在临武恒丰林业有限公司,年薪10万元。家里有一幢豪宅,耗资40多万元,出入有小汽车。他还有一部挖机,每天打开门就可以进钱。他家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小康有余。在当地可算得上是小有名气的富裕之家。
可他所在的村庄,却是一个有名的穷村。村集体经济负债几万元,村组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水渠水沟严重淤塞。该村有个组长想把淤塞的水沟疏通,叫村民筹资,结果引发村民为此打架。组长垫资几百元疏渠,至今都无人偿还。
时任镇党委书记的单日生,多次动员侯杰儒到村挑起支书大梁。当时杰儒正坐车出差,单日生一个电话从临武打到宜章,他都没答应。后凡雄伟到龙海当书记,多次上门做工作,要他当这个村支书。杰儒征求家里其他四姊妹的意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却强烈要求哥哥为父老乡亲做点事。
那段日子,他把脑筋都想烂了。最后,他想到,一人富,不算富,只有让村民共同富裕,才是一个万田儿女应有的情怀。妻子侯外娥是县人大代表,跟丈夫说:“家里的事由我一人承担,你还是为乡亲们做点事吧!”他毅然地担起了万田村支书的担子,并向镇里表态:“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干!”
上任伊始,村财力一片空白,村班子战斗力不强。侯杰儒先从班子抓起。他立马召开了班子会,向班子成员坦陈心迹,发表施政宣言,并约法三章,要求班子内精诚团结,合作共事,起好带头作用。
为了尽快找到一条让村民致富的门道,他东家走,西家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后商定借助国家扶助烤烟发展的政策,把村里的烤烟生产做大做强。
任何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村里烤烟生产经过多届村委班子做工作,全村烤烟生产面积仅有87亩。要把烤烟面积扩大到1000亩,谈何容易?侯杰儒把村班子成员召集起来研究办法,五个村干部除了自己外,其余都打退堂鼓。个别村干部要他(她)去落实种植任务,其宁愿这个村干部不当了。好说歹说,村主任只答应自己种50亩,另一个村干部入组到户做工作,3天才落实种植面积1.2分田。
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认准了的路就要走到底。侯杰儒是条硬汉子,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当场表态:“一定要让村民把田调出来,一定要把烤烟种植面积落实下去。哪里有困难,我愿在哪里出现;哪个组的工作做不通,我到哪个组去开会!”
他不分昼夜,一个组一个组地开会,一户一户地走访。他首先召开全村46名党员大会,统一思想。全村24个村民小组,2143人,他到过90%的组开个会,与80%的村民拉过家常。开完党员会,开组长会,开完组长会,开烟农会,开群众会。会场上,那真是逢场赶集一样,吵的吵,闹的闹,骂的骂,有指桑骂槐的,还有出拳头动武力的。“闭门羹”他吃过,冷板凳他坐过,这些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瓜勺厚的面皮,铁棒磨成针的韧劲和干事业的信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说歹说,村民的思想工作总算做通了。写合约,打手印,签名字,出公告……最后家家答应让田,户户同意种烟。且让田是无偿让田,分文不取。事后,侯杰儒向县长王建球汇报,王县长对村民无偿让田这么高的姿态都不敢相信。
万田村烤烟种植面积由最初的87亩,上升到2008年的580亩,到2009年的943亩,再到2010年的1000亩。烤烟种植面积跃居全县第3名,成为全县烤烟产业发展一流村。一块“安仁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点”的招牌耸立在该村路口,特别惹眼。
烤烟面积的落实,并不等于大功告成。原来村里烤烟都是原始式烤房,少慢差费。为了建成规模化的烤烟房,伤透了脑筋。资金的来源,技术力量的选派,管理上的要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侯杰儒争取到了国家资金238万元后,选址又成老大难问题。这么大一块地方,有哪一个组愿无偿承担呢?侯杰儒又念起了他的“借”字经。他想借别人的口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他找到老屋组的组长,用激将法促成解决了烤烟房的地盘。终于建成了自动化烤烟房60间。烤烟的那段日子,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看着这一热闹场景,侯杰儒似乎看到白花花的票子流进了村民们的口袋,别说有多高兴了。建好烤烟房这一年,23户种烟户,户户赚钱。最多的赚了3万多元,最少的也有1.8万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加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基本烟田保护、烟水配套、烟路配套工程,侯杰儒争取上级支持,筹资10万余元修通了产业桥,把几代人“烟、田、路、水”四通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借”——凝聚人脉筹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侯杰儒上任之初,正值县长王建球刚到我县任职,本来是素昧平生,他想县长肯定会到哪一个村挂点,于是一个电话毛遂自荐,大谈自己的富民打算,强烈要求王县长到万田挂点。王县长被杰儒的诚意打动,终于把自己的联系点定在这里。同时,也给这里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由于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万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07年5月至今,新硬化万茨公路3.4公里,铺好了通往秀才冲的路基,基本疏通了攸洋路基,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绿化村道3.7公里;改造攸洋防洪堤1400米;新修机耕路18公里;投资20万元修通全村机耕路和水渠长度可达70公里,老百姓仅集资3.3万元;新建10个固定垃圾池。
由于上级的支持,万田今年定为低改试验村,677.3万元的低改资金将为这里的变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村官不是官,责任重于山。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希望。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村小学年久失修,下雨天就漏雨,仪器都漏坏了,学校成了危房。一个叫侯茂鹏的开着小车正月到侯杰儒家拜年,他运用在保险公司练就的口才,鼓动侯茂鹏的玻璃厂老板捐资8万元用于村小改造。这点资金还不够,侯杰儒又走南闯北,四处求情。村小落成那天,又有老板捐资10多万元,县委组织部下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4万多元,县纪委黄书记看着万田这几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当场表态给2万元,县教育局也表态给钱……耗资34万元的村小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里,可以说在全县硬件建设方面是首屈一指的,给路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深刻印象。问起村小改造资金还差多少,侯杰儒轻松地说:“不要紧,还差多少,我有一个老弟在市财政局,他总不会看着我这个村支书当不下去吧?”
看!他念的还是一个“借”字经。
侯杰儒的姊妹中不乏有钱人。他妹妹想把家里的老房子重新翻新,侯杰儒作为兄长,他其他的话不说,就要求妹妹在建房子时,为村里搞一个爱心书屋。妹妹被哥哥强烈的事业心所感动,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现在投资80多万元的农家爱心书屋落成了。单是书籍就花了20多万元,有藏书二万多册。书屋内有电脑、电视,有高标准的书架,有宽敞的阅览室,供村民免费阅读。市文化局的领导看了后评价说是全市第一流的农民书屋。
“借”——市场运作融资,规划万田远景
万田村有村级林地3千亩,还有组上林地5千余亩。村林场实际育林面积却只有1570亩,山上只有光秃秃的几棵树,要是哪天有人不小心一把火就会烧得一分钱不值,还要倒贴林场看管人员的工钱。早在2008年,那时候上面林权体制改革的政策还无人知晓。侯杰儒深知靠山吃山的道理,把退耕还林当作全村的最大产业、最根本的出路来抓。国家对退耕还林补贴可达700多元,还有山上的林木蓄积量年年递增,其收入可观。如何盘活村林场,让林场真正成为“绿色银行”?首先是统一村民思想,面对村民的疑虑,他挨家挨户开导,通过反复开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化解村民心中的疑问,全村村民个个签字,实行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将村林场承包给安仁县福城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每年上交村里承包费4.5万元,包期50年不变。福城公司投资50万元,将原林场场部翻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
现在,林场1000亩油茶于去年已莳苗,今年又垦山1000亩。计划开发4000亩油茶。安仁县油茶林示范区已落户万田。再过几年,山上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将是一个聚宝盆。
侯杰儒还动员其妹侯娅琳将注册资金100万元的安仁神农大地发展公司落户万田,该公司已在龙海栽种桂花苗木1000亩。
谈起万田的过去,侯杰儒胸有成竹。他说,我上台这几年,2008年村综合目标考核全镇排名第一,2009年村综治目标全县排名第二,2009年村里创市级党建示范点顺利通过验收合格。过去村里集体是负债运行,现在村里帐面上还有节余10多万元。
对于未来的设想,他显得霸气十足。“学桥石,赶桥石,三年之后超桥石。桥石人干得成的事,我侯杰儒也干得成。让我县东有桥石,南有万田。”
谈起未来的打算,他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借温泉水带新村,以优势产业促发展。把温泉产业做大做强,将温泉水免费引到各家各户,带动新村房地产开发,让有钱人到万田投资兴业,让休闲人到万田温泉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有看的,把万田新村打造成桂花温泉新村,建成全县一流的新村。
争取省里立项,包装修缮材骥故居,借文化名人投资建设材骥文化广场,发展旅游业,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目前材骥墓地和故居开发正在省文化厅争取立项报批阶段。
侯杰儒为了村里的事,责任田请人种,家务事丢给妻子做,自己的一台挖机,请妻子娘屋里的老弟管。起早摸黑,几乎每天都是妻子难得见到丈夫,孩子难得看到父亲。
有人问他,你从年薪10万元到月工资200多元,值得吗?
他说:“没有什么不值得,人不能只为钱而活。能为别人做点事是很光荣的。虽然会有些人暂时不理解,但是你为大家做的事情摆在那里,时间终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论。”
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平和的心态,折射出一个共产党员热心为民的情怀!
侯杰儒凭借着他的“借”字经,积极创新投入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借”出一片新天地,“借”出任职两年多完成万田村前30年村级公益事业总和的奇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成秋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