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忆乡愁:喊年饭
2017-02-07 17:36:47 字号:

  每到春节期间,在我们安仁,流行着一种民俗,那就是喊年饭。

  喊年饭,又叫吃年饭,但不同人们常说的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团圆饭。而喊年饭是指请亲戚朋友或家族轮流到家做客吃饭的一种乡俗,不受时间限制,出了正月半也有喊年饭的,在安仁流行一句话叫:“有心喊年饭,六月也不晏(迟的意思)。”也不受人员限制,一桌两桌,十桌八桌都有。

  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那天,父母教我们这些细把戏,先到家族中最年长的一家去拜年。记得那时候,我们湾里最年长的是大伯伯,我们安仁土话叫“大扒扒”。拜完“大扒扒”家的年,又到“细扒扒”家拜年,吃“换茶”,喝糖开水,甚至还喝点浮子酒或糟酒。各家各户走完后,就轮流着喊年饭、吃年饭了。一餐轮一家,吃了这家吃那家,事先说好了的,一餐接一餐。当然,湾里喊年饭,不是一家人全去吃,而是派家庭中有点影响的人代表参加。记得我读初中以后,代表一家人参加过几次吃年饭,同一些长辈坐在一起吃饭,好拘束,吃饭不敢出声,夹菜不敢多夹,更不敢伸长筷子夹离自己远一点地方的菜。说话不敢插嘴,除非问到自己头上,才可以答几句腔,答腔也是简单扼要。

  到初二开始,就喊亲戚朋友来吃年饭了。我们家亲戚少,父亲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醒世衡言》有句话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由于家里穷,家里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可走动。只有每年舅舅家亲戚来往走动,自然一年一次喊年饭的主角就是舅家的人了。

  “喊年饭”中的“喊”是什么意思呢?据我小时候的理解,因为别人要到你家来吃饭,不可能无缘无故没来由就来,必须要有一个理由,尽管是来拜年,不喊吃年饭,拜完就走了,不好意思留下来吃饭了。记得我们小时候到舅舅家拜年前,母亲交待的一个任务,就是必须把舅舅们喊起一块来吃年饭。舅舅们看我们家穷,一般是“装文”不肯来,非得要我们七请八拜,又拖又扯,甚至喊起眼泪都出来了,舅舅们才万般无奈地说:“好拉!好啦!去去去。”而舅舅家喊我们吃年饭,因为兄弟多,一般是一餐一家接起喊,我们也知趣,几个舅舅家喊饭轮完了,就会扯起往家走。

  现如今喊年饭越来越普遍了。今年我家大年初一就拉开了喊年饭的序幕。每到喊年饭时,妻子就忙开了,又是拣菜、切菜、洗菜,炸、煎、煮、炒、蒸,十八盘武艺全用上。一桌丰盛的菜上桌了,十个菜,只有一两个小菜,其他全是荤菜。现如今吃年饭,吃的人都喊“上小菜上小菜”,荤菜都吃腻了。吃到初七上班还没吃完。现在喊年饭,不但喊的面宽了,喊的次数多了,吃年饭的质量高了,玩得也很尽兴。要么不喊,一喊吃年饭就是吃一天。晚上娱乐活动有时一通宵。半夜还要吃腊盘子,吃宵夜,“换茶”盘子是摆在那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随意。

  喊年饭,在我们安仁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不管是穷家富家,都少不了喊年饭,穷有穷的喊法,富有富的喊法。如果有哪家一年都没有喊一次年饭,周围的左邻右舍就会说长道短,说这家人“哪里有咯背时呀,喊餐年饭都喊不起”。如果有那个游子一年来没吃过一餐别人喊的年饭,总会感觉少了点什么,缺了点什么。

  喊年饭,是亲情的大团圆,是友情的大聚会。虽然信息社会,人们沟通的机会和手段多了,但不管怎样,一年至少聚那么一次,见见面,聊聊天,拉拉手,吃吃饭,喝喝酒,其乐融融。

  喊年饭,剪不断的乡愁。

来源:县房产局

作者:李成秋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