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侯茂光的呼唤,只见一大群鹅围着他,朝着手上的青草伸长了脖子。看着肥鹅的笨拙样子,侯茂光忍不住笑了。
侯茂光,灵官镇古铛村人,今年43岁,贫困户。在他12岁时,哥哥意外身亡,嫂子留下年仅7个月的侄子不知去向;没过几年,父亲去世,留下他和体弱多病的母亲,还有年幼的侄子,三人相依为命。勉强读完初中,侯茂光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可是,没文化、没技术,只能跟着同村的人到外面搞基建卖苦力,毅然挑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工地上,他能够吃苦耐劳;生活中,他特别省吃俭用,总想多赚点钱、多省点钱能让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侄子过上稍微宽裕点的日子。
然而,有些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他20岁的时候,命运再一次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
侯茂光:在20岁的样子,搞基建被搅拌机搅断了(手)。底下的骨头断了,上面这根全部都断了,前面两年上钢板,两年都做不了事。
经过钢板的固定,恢复了两年才基本可以正常活动,可是根本无法用力,做不了重体力活。接连的不幸,耗光了家里所有能换钱的东西。他不得不考虑重新找一份力所能及的活,来撑起这个举步维艰的家。
辗转几个地方,他进了东莞的一家制衣厂。他的表现打动了同一车间的江西姑娘黄云秀,并和他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生育了两个孩子,夫妻俩靠着勤劳、节俭勉强度日。
2014年,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总算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曙光。镇村干部通过走访识别,确定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为他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
灵官镇古铛村支书 侯志坚:我们村里发展烤烟生产,考虑他的情况,我们鼓励他发展烤烟产业,在流转土地、争取扶贫贷款方面为他提供一定的帮助,第一年,他在信用社贷了5万块钱,流转土地30多亩。
凭着自己的勤劳好学,以及村支两委和工作队的帮扶,侯茂光从烤烟种植中尝到了甜头,日子慢慢好过起来,家里原来的砖瓦房也穿上了漂亮的外衣,贴上了瓷砖,并且帮助侄子完成了终身大事——娶了媳妇,盖了房子。
可是好景不长。2018年,正在烤烟大田里进行田间管理的侯茂光突然晕倒在烟田里。
侯茂光:到医院检查是(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医生说可能)治不好了,要长期吃药,天天要吃药。现在种烟就不能种了,不能有心理压力,不能劳累。
“这么年轻,得这种病,什么都做不了,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不想治了”,侯茂光几近绝望。关键时候,县实验学校的帮扶责任人、镇村两级干部经常上门找他谈心,劝慰他、开导他,让他坚定人生信心,在他最难最迷茫的时候,及时为他纾困解难。
灵官镇古铛村支书 侯志坚:他的思想相当消极,觉得这人生都没有希望了,得知这个情况以后,我们组织村支两委,经常上门谈心,去劝导他,开导他,让他对生活不要太悲观,给他提供一些致富方面的书籍,让他去从事一些稍微轻松方面的活。
看到这么多人关心他,想到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孩子,要是自己不勇敢面对,妻子能否扛起这个命运多舛的家?侯茂光开始思索自己的生活出路。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好多的能人也选择回乡创业。一次闲聊,朋友建议他在家搞养殖,而鹅比较好养,市场上有需求,养的人也不是很多。他自己也觉得养鹅比较适合自己,刚好房子旁边就有一口小水池。疫情好转,他就买了300只鹅苗,开始了养鹅的生活。
灵官镇古铛村支书 侯志坚:现在信息发达,我们可以在网上帮他去卖,通过朋友圈,身边的朋友(来销售),这鹅又没有吃激素的,都是纯天然的,销路应该不是问题。
现在,侯茂光已经完全从消极懈怠的情绪中走出来,每天精心侍候着他的肥鹅,期待着有一笔丰厚的回报,更期待着生活历经了风雨后终能见到彩虹。
侯茂光:今年(打算)就养两批,赚了钱,资金足就把规模扩大一点。如果销路好,别人看到了也可以跟着一起养鹅,形成一个产业链,让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买鹅吃,生意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生活就越来越好。
来源:采访部
作者:青美 侯玮 许灵峰(实习)
编辑:陈跃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