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
1965年3月16日,72岁的毛泽东沿京广线乘专列到达武昌,44天后离开武汉到长沙。
5月19日,毛泽东结束了在湖南长沙21天的巡视,准备经株洲、醴陵、攸县、茶陵、莲花、永新、宁冈,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
陪同毛泽东外巡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打电话通知中共江西省委并井冈山管理局,准备22日接待毛泽东上山。
5月21日上午10时许,毛泽东乘坐由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小车队司机赵毅雍驾驶的苏式银灰色吉姆轿车,由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和汪东兴等人陪同,从长沙火车站东站登上专列。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小车队直奔湘东铁路(醴茶铁路)线上的醴陵。
下午1时许,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抵达距醴陵县城仅几公里的阳三石车站。车队已先期到达,停在离火车站两公里以外等候。毛泽东从容走下专列,在站台上稍作停留后,上了吉姆轿车。
车队进入攸县境内的菜花坪,驶上洣水河轮渡,毛泽东坐在吉姆轿车内,渡过了洣水河。中间有个船工无意间看见了车内的毛主席,毛泽东还向他微笑示意。
5月21日下午,车队抵达茶陵县城。当晚,毛泽东下榻中共茶陵县委招待所,还叫人找来一套线装清同治九年版、1933年重印的《茶陵州志》,一直读到凌晨3点。次日上午,毛泽东应约同茶陵县委、县政府的同志合影。
5月22日,毛泽东离开茶陵县城,穿过刚刚更名的茶陵大桥,一个小时左右进入湖南与江西交界的界化垅,进入江西省永新县,他的革命伴侣贺子珍就是永新人。毛泽东一行在永新吃了午饭,随后车队向宁冈进发。车过宁冈砻市,毛泽东坐在车内,不时浏览砻市的风景,脸上露出了笑容。
下午4时,车队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行进,来到了井冈山下的茅坪村,停在“谢氏慎公祠”前的空坪,谢氏慎公祠后面就是八角楼。毛泽东却没有下车,吉姆汽车在谢氏慎公祠和八角楼前兜了一个大圈,掉头直奔黄洋界。
毛泽东站在黄洋界上极目远望,并询问察看当年的哨口遗址。当看到朱德题写刻在木头上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题字及《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碑文时,毛泽东心情无比激动。
毛泽东深情地指着架设在哨口的一门大炮,摇着头轻声哼起了诸葛亮《空城计》唱腔,还特意请随行摄影师帮忙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车队在黄洋界足足停了40分钟,太阳开始下山,毛泽东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途经大井,毛泽东凝望五井碑若有所思。车队到达茨坪时,天色已经暗下来,灯火齐明,喇叭里正放当年中央苏区的民歌《十送红军》,当地的老百姓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盛情地迎接着毛泽东。
毛泽东下榻在井冈山宾馆一楼115房间,每餐只是四小碟菜,外加一小碗汤,每餐饭菜由服务员用一个双层竹篮子提过去,在毛泽东的特别要求下,从次日起每天中餐加蒸一小碗红米饭。
毛泽东在井冈山宾馆逗留期间的情绪非常好,经常凌晨两三点钟房间里的灯还亮着。毛泽东和井冈山新老同志、烈士遗孀一起照了一张相。期间毛泽东还专门接见了袁文才烈士的遗孀谢梅香和王佐烈士的遗属。毛泽东特别叮嘱随行工作人员,轮流到大小五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参观回来后要向他汇报。
5月27日,毛泽东在汪东兴、张平化等人陪同下,手持那根一直舍不得丢掉的井冈山竹杖,攀登了井冈山宾馆的后山。晚饭后,毛泽东经常由汪东兴、张平化、刘俊秀等陪同外出散步交谈。
从5月22日到29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共住了7天,他以一首《念奴娇·井冈山》记录了这次行程:“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此后,他又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井冈山是一座好山,风光好,风景好,空气新鲜,是健身休息的好地方,我们已经住了7天,该走了!”临行前,毛泽东还坚持结算了伙食费,留下一张号码006482的首长伙食费发票,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
5月29日早上,井冈山宾馆门前的坪场上及公路两旁,都站满了一大早从各村赶来为毛泽东送行的井冈山群众。上午9点钟,毛泽东来到坪场上,人群中立刻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毛泽东边鼓掌边挥手,缓步走到人群中,微笑着和他们一一握手。随后毛泽东走出小坪场,步下台阶,“毛主席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那是井冈山人们发自肺腑的欢呼。
毛泽东坐上吉姆轿车,频频挥手告别致意,依依不舍离开了阔别36年的井冈山,车队向南昌驶去……
作者简介:阳光球,曾用名阳冠秋,网名象牙居士,湖南安仁人,生于70年代末,公务员,中国原创文学网会员,在诗歌、散文等领域略有涉猎,文笔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作品散见各平面和网络媒体平台。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阳光球
编辑:李嘉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安仁发布,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