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红色里的安仁|“我要找党”——唐天际将军故居里的信仰丰碑
2025-07-04 08:46:35 字号:

在华王乡天际村,一幢青砖黛瓦的老宅悄然矗立,这便是开国中将唐天际将军的故居。百年风霜浸润的每一道砖缝,都像是沉默的唇齿,无声诉说着这位老将军从乡间少年到开国元勋的峥嵘岁月。这里,是他生命最初的光亮,更是他革命信仰喷薄而出的火种之地。一句穿越历史烟尘的铿锵誓言——“我要找党!”,在这里破土,又在这里镌刻,铸成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信念磐石、赤诚如钢的精神丰碑。

图片

门匾下的眺望

熹微晨光斜斜切过门楣——“凌阁风高”四个遒劲大字。那是清代举人留下的风骨墨迹,百年不蚀,愈显深蕴。青砖凛然,马头墙沉静,穿斗抬梁的构架严谨地撑起这片天地。1904年启用的堂舍里,少年唐天际的呼吸曾与这木石同频。他于此埋头诵读,执笔临帖,或许也曾驻足在雕花木窗后,目光越过眼前的青翠山峦,投向那风云激荡、未知却强烈的远方。今日的正厅肃穆,将军的铜像目如鹰隼,穿透时光。一旁的展板清晰铭记:1926年,正值北伐烽火燎原之际,22岁的唐天际于革命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人生轨迹自此与民族命运牢牢焊接。

图片

千里寻党:九死未悔的路

历史的雷霆猝不及防。1927年夏末,南昌城头的枪声刚刚沉寂,起义的洪流在重围中陷入困境。唐天际与组织失去联系,一段炼狱般的千里寻党路猝然展开。故居陈列柜中,那架斑驳的望远镜寂静无声,它曾倒映过何等凶险的图景:

——被土匪劫掠,只剩汗衫短裤;

——混上日本轮船,因无票被捆在甲板上暴晒;

——辗转上海、武汉,最终在汉口找到中共中央长江局。

“头可断,信仰不可弃。”这道誓言,熔铸了他日后铁血丹心的一生。

图片

图片

家训如铁:咸丰十年的戒尺

故居古树前,立着一块“严禁差役碑”,大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唐氏家族向天起誓的家训铁规:“不贪不扰,不媚权贵。”这八字的精魂,如墨入水,悄然浸透了幼年唐天际的骨骼血脉,化作其终生不渝的操守。

——官至总后勤部副部长,却立“公车姓公”铁规,子女错过班车宁徒步二十里夜归,也不破家训。

——公家布票精打细算,身上衬衣补丁缀补丁;私人积蓄却涓涓汇流,化为乡梓阡陌、琅琅书声。

——爱子唐双津背负父亲熔铸于血脉的不屈之魂,血洒战场,以生命辉映着两代人的赤诚忠胆。

图片

归来:稻浪里的信仰

如今,故居前的荷塘清波,将瞻仰者的面容温柔映照。常有学生驻足古碑前,辨认斑驳的字痕,稚气地问:“这写的什么?”荷风拂过稻田,将答案带得很远,散入远方那千顷翻涌的稻浪。稻浪起伏,恰似山河间激荡的誓言——是校园里穿破晨雾的书声琅琅,是党员宣誓时攥紧的拳头如山坚定。

图片


来源:安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贺玉红 刘珍英 黄舒岚 田源

编辑:刘慧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