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茶安水库扩容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完美收官,金紫仙镇坦峡移民安置区迎来了首批喜迁新居的村民,他们在冬日暖阳下开启了崭新的生活篇章。从家园的重建到生活的全面改善,移民们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满怀希望与喜悦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冬日晨曦中,茶安水库如诗如画,静谧而壮丽。一排排崭新楼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们洋溢着乔迁之喜,忙着筹备搬迁后的首个新春佳节。
坦峡安置区居民 李柏林:原来住在老家的时候,出行、用水用电都不方便,冬天冷、夏天热,搬到这里来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水电、上学、就医,都比较方便,老人家也可以自己去街上赶集。
茶安水库,又名仙下水库,始建于1959年,从建成蓄水,便开始了它灌溉、防洪和供水的重要使命。随着安仁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前大源水库的单一水源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亟需开辟一条新的水源。从2011年9月列入湖南省“十二五”烟草补贴水源工程项目,到2024年12月26日扩容工程正常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通过省验收组验收,13年的努力终于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安置了154户638人,是当地最大的移民安置点。除了14户39人自主外迁,2户8人分散靠后安置外,其余人员都在源田、坦峡这两个安置点落户。
移民专班内业资料组组长 段鼎绅:当时我们也是受了很多气,原来我们到坦峡安置点来,那当地的老百姓就围着一顿痛骂,反正什么话都骂得出口
在茶安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移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设计了多套房屋户型供移民自主选择,最终确定户型的认可率高达90%。在施工队伍选择、招标议价、质量监督、工程验收以及抽签入住等环节,也都让移民全程参与,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坦峡安置区居民 李柏林:(抓阄的时候)他们在现场都是买的大红包,巴掌大一点,每一个房号人家都看得到,塞到红包里,再丢到那个抓阄的那个大箱子,那个箱子又是透明玻璃的,看得到的,所以说,把宅基地分配好,大家都是心服口服的,没有半点意见
移民专班内业资料组组长 段鼎绅:我们成立了建房理事会,(选拔了)移民专干,让老百姓参与到整个(移民)工作中来,包括政策文件的执行、资金的拨付,我们都是公开透明的,老百姓都清清楚楚的。
正是凭借这种逐条梳理、逐一细化的工作原则,老百姓提出的近40个问题才能逐一解决,90多起矛盾纠纷才能一一化解。整个移民工作前期八年停滞不前,调整工作后不到三年就顺利完成,并且实现了零上访的和谐移民局面,还被省移民事务中心称赞为“又好又快”的移民工程。
坦峡安置区居民 段贻东:政府在这方面还是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解决了我们提出的一些诉求,也为我们考虑得比较周全。
金紫仙镇党委书记 于小鹏:乡镇干部说实在的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或者是特别特殊的手段,归结于一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法其实也很简单,踏破鞋、磨破嘴,你今天在我今天跟你讲,明天在我明天跟你讲,你白天在,我白天跟你讲,晚上在我晚上堵你家门口讲,其实人跟人之间,说实话其实是一个感性动物,你真的做到了以心交心,还是起作用的,至少99%以上的老百姓还是很淳朴的
为了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金紫仙镇政府从园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安置点附近,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确保移民生活无忧。
坦峡安置区居民 谭红花:原来在家里就是带小孩,没什么收入,现在搬出来了,在这里有个工厂给我们上班,生活还是过得好一些了
坦峡安置区居民 黄海连:原来我在外面打工,征地建房之后我就留在了老家,幼儿园就在安置区对面,离家近、有周末,又能照顾孩子。以前老家的房子比较分散,现在邻里间互帮互助,比较热闹,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不错。我希望我的小孩和家人健健康康,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
因水而兴,又因水而移。移民们从陌生之地来到这里,如今已美美与共。移民新区,晨雾散去,阳光倾洒,崭新明亮的楼房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安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勇 刘珍英 陈俊宏
编辑:李凯欣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