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找增量转动能,湖南构建工业增长“第二曲线”
2025-04-02 09:59:09 字号:

本报讯(记者白田田 周楠 刘芳洲)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在制造业大省湖南,走进一个个工厂车间,“产业更新”正在火热展开。

记者采访看到,通过产业裂变、提质降本、创新驱动,一家家制造业企业积极寻找市场增量、效益增量和价值增量,有效应对市场竞争,不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工业增长“第二曲线”。

产业裂变,寻求市场增量

最近,一款国产高性能新能源汽车发售,引发市场热议。鲜为人知的是,这款汽车的刹车盘采用碳陶复合材料,而供应商是来自湖南益阳的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去年底,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还在为传统业务大幅萎缩发愁。但在新能源汽车刹车盘等新订单的带动下,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该企业就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春节前夕还紧急招聘了50多名员工。

“如果只做传统业务,我们可能已经关门了。”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戴朝晖说,如今,企业生产的碳基复合材料在锂电、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兴市场不断开拓应用场景。针对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等行业需要的新型材料,企业也在加快布局。

作为制造业大省,湖南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远近闻名,但产业底色较为传统。近年来,这些产业要么进入下行周期,要么遭遇需求“天花板”。对于金博碳素这类企业而言,能否找到新增长点关乎存亡兴衰。

湖南株洲是老工业城市,支柱产业通过“裂变”找到新动能。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例,其业务不再局限于轨道交通领域,而是以算法、器件、材料三大技术为“根”,构建了轨道交通、清洁能源、汽车与工业三大产业集群。

近三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营收规模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台阶。2024年,这家企业营收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近15%,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在寻求市场增量的过程中,传统企业由“等风来”转为“迎风上”。

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电阻器、整流柜等电气设备,原来的客户主要来自轨道交通、特高压等行业。在传统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这家企业却将今年的产值增速目标定到了60%。

“抢占风口,让我们逆势增长。”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稳根说,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兴起,算力中心电源模块需求井喷式增长。企业抓住机遇新购土地和厂房,相关产品营收有望从前年的200多万元增至今年的2亿元。

提质降本,挖掘效益增量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内,上百台蓝色涂装的新能源重卡一字排开,场面蔚为壮观。过去一年,三一新能源重卡销售1.4万多台,同比增长166%,其中一款自重轻、能耗低的车型更是被评为“年度爆款”。

尽管当前重卡行业竞争激烈,但三一重卡坚持价值营销优先,不仅是行业里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还率先上调产品销售价格。

调价的底气是什么?三一重卡总经理罗畅国的回答是:高品质产品、高水平技术和高标准服务。比如,今年三一重卡服务工程师数量由300多名增加到500名,要求任何故障都在24小时以内解决,通过增值服务为客户带来增量效益。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着力降本增效,为自身赢得更大生存空间。

近两年来,储能材料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其中成本竞争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主要生产三元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技术迭代和设备升级不断强化成本管理。

从老工厂到新园区,这家企业的产品综合能耗实现“三连降”。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敏告诉记者,最新投入使用的核心设备辊道窑,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产能增加3倍以上,做到了能耗更低、效率更高。

挖掘效益增量的另外一招,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湖南省工信厅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处副处长朱颖说,当前,不少传统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产制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看不见的力量”。

据了解,今年湖南计划新建智能制造企业360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080条(个)、智能工位5400个,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齐头并进。

创新驱动,提升价值增量

一家鞋厂过去处于“微笑曲线”底端,近两年对标高端品牌,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一家光学薄膜生产企业,准备新上三条生产线,因为研发和设计能力较强,今年产值、税收有望翻番……

开年以来,湖南桃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夏薇忙着调研企业和招商引资。她最突出的感受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企业,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研发实力,“哪怕是很普通的产品,也能做出高附加值”。

记者走访湖南多地园区时,同样看到很多企业将“新建研发中心、加大创新投入”作为必选项、优先项。有的制造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超过10%,有的企业还对下属事业部提出“不研发、就处分”的考核要求。

在湖南湘江新区,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从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家,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血糖仪生产企业,近三年研发费用年均增长约20%。

“医疗健康是刚需市场,我们看到机会就要敢于研发。”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顾中飞说,企业正在新建一栋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在岳阳市湘阴县,湖南省金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生产栏杆起家,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制造车间,一块块钢板通过自主研发的生产线,像“揉面条”一样变成精密复杂钢型材。

“技术优势成了市场优势,我们的高端产品销售不降反增。”湖南省金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兵说,公司技术不断“进化”,今年将继续投入1500万元左右,研发填补市场空白的3至6毫米厚壁精密钢,预计年产能超万吨。

从“研发增量”到“价值增量”,一个个案例背后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相互加持。湖南省工信厅厅长王卫安说,湖南正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工业增长“第二曲线”。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编辑:李凯欣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